top of page

自在揪走的一百種可能!走進民生路老宅56-3釀造專屬日常

已更新:1天前

一座臺中舊城裡的百年歷史老宅,如何成為人與人、與地方生活相互釀造的容器?


地方人:宅主Ivy 謝艾婷

地方室:民生路老宅56-3

地方曆:截至2025年5月,5年又3個月



一百種人對家有一百種定義與想像。偌大的臺中城裡,有一座像自己第二個家的老宅藏身西區舊城巷弄,這裡不僅是許多來自不同家庭背景與生活圈的人們可以自在歡聚的秘密基地,更是可以不時回家(宅)來看看,且次次有驚喜的地方!

圖/王為公 拍攝
圖/王為公 拍攝

清脆鈴響敲開你我與老宅的第二人生


午後陽光正好,院子裡奪目綻放的紫紅色九重葛,獨棟日式木屋的砂色木門上繫著的鈴鐺,在伸手開啟時跟著清脆作響,而這正是我對「民生路老宅56-3」的第一印象。


跟著宅主Ivy的介紹引導,我們走過歷史與生活交錯的大廳空間,從懷舊的八角窗與花磚地板,到仍保留押入與床之間的和室,然後穿越小走廊來到廚房,仔細看看會發現這座近百年歷史家宅裡的許多小角落,依舊保有過往生活與使用者的痕跡,靜待每位到訪者探尋。


圖/民生路老宅56-3提供
圖/民生路老宅56-3提供
圖/王為公 拍攝
圖/王為公 拍攝

「這幾年,屋主林家老奶奶常會在家人陪伴下回老宅,看看這個生活一輩子的家。」所以很慶幸當初在整理老宅時,將那些過去的人們在這裡生活的記憶與痕跡既刻意又自然留下,例如壁櫥與門框上的貼紙,與不知道掛什麼但釘了一整排的掛鉤和釘子,還有廚房轉角那面量身訂做的狹長鏡子。


英國歐洲旅居生活與老宅的交會共鳴


「為什麼是這裡呢?」對於眼前這位第一次獨自創業就選擇了一座要擔心白蟻出沒,需時時檢查修繕的百年老屋當個人工作室的女孩,著實感到疑惑。


「經營老宅前曾在英國打工度假兩年,印象最深的是當時的歐洲旅行常有機會入住各式馬廄、穀倉、老酒館改建的民宿,無論過去是什麼用途,都因為現在生活在裡頭的人們用心照護使用,而讓這些空間有了風格品味不凡的新生命!每開啟一道門,都像開啟一本厚厚的地方與人生故事書,一幕幕在眼前的老房子裡任想像奔馳與驚喜發生。」Ivy對於在英國歐洲的遊歷往事至今仍記憶猶新,訴說著這些故事時眼睛都閃閃發著光。


圖/民生路老宅56-3提供
圖/民生路老宅56-3提供

回到臺灣後,帶著對老屋的想像與期待,開始嘗試在臺中舊城尋找屬於自己的空間場域。「一踏進民生路老宅的當下,就有一種直覺、很清楚知道,這就是我想找的地方!」那種一眼瞬間、可以在這座老宅不同角落做哪些事情的畫面和靈感不斷湧現。而我也跟著Ivy的分享,一路從勇闖英國歐洲的故事一起落腳臺灣,然後從這個當下到未來的民生路老宅56-3感到無限的好奇。


從社團辦公室到城市裡的共創實驗基地


從小在臺中長大的Ivy,直到上了大學才有機會到外縣市求學工作,曾在臺北電子媒體工作的她,因緣際會回到臺中擔任地方雜誌編輯,帶著重新認識這座城市的視角,開始透過文字與影像記錄下每一個喜歡。爾後再次從英國歐洲回臺,心境和視野都有了更大的轉變!不只紀錄分享,更想和朋友一起探索實踐有趣好玩新鮮事,對於這座扎根地方的老宅也有了更多的想像與嘗試。


2020年開幕至今,透過每週三晚上的「#下班族聚會」邀請大家走進老宅歡聚談天,或[帶出場]到處漫遊,隨著每週不同主題分享與體驗,開啟不同的在地生活。也讓來自不同領域年齡層的人們有機會一起從老宅開始向外探索、進而共創另個「家-老宅-地方」的定義和歸屬感。


圖/民生路老宅56-3提供
圖/民生路老宅56-3提供

「一開始很單純的把老宅當個人工作室和私人招待所使用,又或者說像是社辦那樣的存在!可以把所有喜歡的人事物都帶到這裡面來」但五年多時間過去,現在的民生路老宅56-3不只是個人工作室,更逐漸轉型成為一座為了地方人而存在的實踐基地。從純粹好玩到走上以「人」為核心的地方創生與青年培力之路,民生路老宅56-3轉換的不只是空間調性,更是自己的生命歷程和地方產生深刻交融的震盪。



圖/民生路老宅56-3提供
圖/民生路老宅56-3提供

希望老宅能成為大人的「社辦」或像「第三空間」那樣的角色,提供一個在家與辦公室工作間的過度場域,既能跳脱日常移動軌跡,又能這在裡做最真實的自己。


沒有SOP和標準答案的地方生活更迷人


「老宅院子裡的花花草草、還有廢棄門板的改造,都是謝爸爸的巧手改造,成為可組裝使用的桌子,從此有了新的生命。」創業的開始除了Ivy自己的勇氣,家人和朋友的陪伴與實際行動參與和精神支持,更是這一路得以堅持走下來最不可獲缺的要素!那些看似微小卻穩定的支撐,讓民生路老宅56-3得以用如此溫暖的形式存在,持續溫暖地方。有些人可能會覺得現在的老宅主題太多元、無法聚焦,但也正是在這種「沒有唯一解」的場域中,才真正有機會與地方人共創,釀出屬於自己的答案。在這裡的每個事件發生,都是根據「人來了、事情發生了」而生出來的臨場節奏。沒有標準SOP,反而讓每次參與都變得獨一無二,也讓地方的互動更貼近人的需求。


圖/民生路老宅56-3提供
圖/民生路老宅56-3提供

雖說如此,但現今的老宅不僅有各式計畫展開,還有外部商業合作案一檔接一檔,是否到了要正式擴編的階段?還是應該維持一人公司運作,持續和擁有不同專業技能夥伴合作,以保有高度自由與彈性?諸如此類的自我提問,亦尚未有明確答案。


但就像臺中這座沒有限定玩法的城市一樣,不急著去成為定義的角色,而是成為提供人們一個可以開始、勇敢嘗試的場域與推手。然後或許就會像老宅一樣,憑著觀察、溝通與直覺,在一場場對話與行動中,釀造出適合的樣貌,持續長出新可能。



哪怕過程再混亂、再即興,都是最真實的——而這種真實,正是地方最迷人的樣子。



圖/民生路老宅56-3提供
圖/民生路老宅56-3提供

以人為本的地方共創:從空間到在地經釀的想像與實踐


「文化轉譯、地方經紀與釀造、人的交流和共創實踐,是現階段老宅和自己最想做也正在做的事。」這句話像是Ivy在對這五年來以一座老宅為據點,真正扎根走進地方、重新認知、形塑再造與實踐的回應。


在民生路老宅56-3的變與不變之間,最重要的從來不是老宅走進多少人、成為多美麗的拍照打卡空間,而是每一位走進這裡的人,得以感受、體驗、分享、交流,甚至留下或共同創造、合作激盪出什麼!



圖/民生路老宅56-3提供
圖/民生路老宅56-3提供

「人才是真正的主角,在這裡,從建築到老件家具都只是增添時代氛圍濾鏡的加分項的。」訪談的最後Ivy這樣說道。之於她,空間的價值在於人與人的交會重要的是我們一起在這裡經歷了什麼,又創造了什麼。或許從一座老宅開始的聲音和力量很微小,但民生路老宅56-3就這樣靜靜地佇立在民生路56巷的巷子裡,成為每一位有緣的停泊者、尋覓者、築夢者與實踐者破圈相遇的地方。


這次有機會透過「【臺中Jōzō】」計畫展開,和Ivy一起在民生路老宅56-3有深入對話的機會,透過一場場小聚到展覽及共創參與,或許現在的我也才真正知道,對於一座城市的願景與地方生活想像還有如此多的可能。就讓我們繼續期待,接下來的每篇訪談,一起走進更多地方空間,聆聽並寫下不同的「地方人地方室」。



圖/民生路老宅56-3提供
圖/民生路老宅56-3提供

圖/民生路老宅56-3提供
圖/民生路老宅56-3提供

民生路老宅56-3 宅主Ivy

專業技能

隱藏技能

  • 活動企劃統籌執行

  • 線上線下社群經營

  • 資源整合破圈串連

  • 多元主題跨域合作

  • 絕佳的臨場反應與活動主持

  • 各種好吃的一鍋煮

  • 很久沒寫的風花雪月詩意文筆與拍照攝影與修圖技能


編輯介紹


王為公/阿公

喜歡在城市與山海之間遊走,享受成為這之間發生有趣故事的參與者,透過鏡頭裡的畫面紀錄有緣瞬間和可愛事物。


夏夜晚風,希望每天躺在海邊的涼亭下,吹海風放空。

要說我是誰,也許就是一顆海邊沙灘上的「老椰子」。   IG @vajrawang 


Comments


​指導單位 | 文化部 青年村落文化行動計畫
執行單位 | 臺中Jōzō 計畫執行團隊 
執行單位 | 民生路老宅56-3、 共時創意整合行銷有限公司
協力單位 | 緁出點子企劃室
  • Facebook
  • Instagram
  • Line
403 臺中市西區民生路56巷3號

© 2025 by 臺中Jōzō 執行團隊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