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用絲線縫合人與空間和地方的城市縫補師-講話 Telling X Sara

不只是販賣衣飾的服裝店,讓你用最自在且自信的方式,講屬於你的故事。


地方人:Sara 陳亞伶

地方室:講話 Telling

地方曆:截至2025年6月,6年9個月



成立老宅的五年多時間,和講話 Telling 品牌主理人 Sara (陳亞伶) 合作過 #下班族聚會的[帶出場]探索交流,舉辦過和在地插畫家人中太長聯名的主題策展,場域和街區拍攝,以及大大小小的地方行動,無論在街區、在創業者小聚現場,都有Sara的溫柔傾聽與參與力量支持。


今天,讓我們再次走進這間位在臺中平等街48號的小店,開啟由Sara打造的城市縫補師故事基地 -「講話 Telling」。這裡不僅有作為服裝設計師日常創作所需的針線布料和精美衣飾,更是一座地方藏寶盒,有來自各地的人們和你的、以及地方的故事飄蕩。


因對家人的愛回到家鄉,因對老建築的愛走進地方


回想自己的人生職涯與創業歷程,曾在婚紗店、設計公司當專案PM甚至做到特助工作的Sara,直到媽媽生病,毅然決定辭職回到臺中,除了陪伴照顧媽媽外,也給自己一個停下來重新思考人生和生命價值與意義的機會。這個返鄉的決定,不只因為責任,更因為對家人滿滿的愛。


非設計本科生、甚至原本對布料、剪裁、針線活一竅不通的Sara,在和媽媽相伴的過程中,看見做了一輩子樣本師裁縫工作的媽媽坐在裁縫機前的開心放鬆神情,忽然萌生和媽媽一起做衣服好像很有趣的念頭,就這樣開啟這段有著媽媽熟悉身影以及布料氣味、針車聲與生命經驗相伴的創業路。



在尋找合適店面和工作室空間的過程,Sara曾走過熱鬧的西區、南區和東區,走進大小街市看過各種黃金店面,總覺得少了什麼的她,在一次走進中區巷弄的瞬間,被當時位在臺中平等街75號的「紅地氈西餐廳」深深吸引,雖然當時的餐廳早已結束營業變成修車廠,但那面大大扇狀貝殼的中英文招牌卻被好好地保留下來。那股介於廢棄破敗與既存之間,隱隱流淌且得以窺探想像的復古繁華氣息,和屬於老臺中人的青春回憶,既神秘又浪漫。就這樣,因著對老舊街區巷弄與建築的情有獨鍾,Sara選擇租下現在的空間,於舊城扎根創業,一步步打造屬於自己的講話空間。



從一隻愛說話的貓,到用衣飾為媒介的對話空間



聊到「講話 Telling」的品牌名稱由來,Sara笑說一開始其實是用《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裡的「Maktub」一詞命名。「Maktub」這個字在書中出現很多次,阿拉伯語的意思是It is written,類似註定、天命。但因為實在太難記又難懂了,後來朋友一句「你有一隻愛講話的貓,那乾脆叫講話好了!」 加上衣著其實也是一種傳達,是把內在真實的自己,透過穿搭表達、呈現給世界、展示給外人的一種方式。




2018年開店至今,有人因為店內的暖黃燈光和陳列停下腳步,也有人遠道而來,只為與那件和自己靈魂呼應的衣飾相遇,更有許多來自不同生活背景有著不同人生經歷的在地人們,帶著好奇走進。無論是附近大腸麵線店的老闆、咖啡店的店長、最近新學了金工和畫畫的阿姨、美髮店的常客阿姨奶奶們、想幫女友挑驚喜禮物的客人,還有住過北歐、古巴和墨西哥的策展人……,這些走進店內的人們,一開始或許只是來買件衣服,但在Sara細心幫他們介紹合適衣飾同時開啟的溫柔提問,成為了一處可以讓人安心訴說、靜靜地傾聽的故事交換所。



當然在老舊城區裡的創業日常,不是天天都如上述美好。有時畫風一轉,會出現醉漢拍打透明玻璃騷擾,或是精神狀態不太好的大姐闖進,隨手推倒陳列衣飾攪亂精心佈置的檯面......等等。對於常一個人在工作室一待就到深夜的Sara來說,這些偶發的事件發生當下肯定會害怕,但又忍不住去想,是什麼樣的生命經驗影響造就他們現在的行為?如果可以用自己的小小力量幫助,甚至在某些時候輕輕地接住走進店裡對話的人們的故事,有人講話、有人聆聽、有人關心,那怕只是一點點,那麼未來的街區和他們的生活,會不會有機會開始不一樣?





透過絲線縫合地方人與失傳的技藝和故事


「講話 Telling」品牌服飾從設計、找適合的布料、打版、製作、裝飾、小量生產、檢查、包裝……,每一環節都由Sara親力親為,也因此和臺中甚至在舊城區內由許多長者經營的布莊與老裁縫鋪,都非常熟悉。



除了找材料、發包製作外,在向這些訂製坊的老師傅請教各式打版和做工技巧同時,也意識到這些手藝、技藝和記憶若沒有透過對的方式被紀錄分享,那將淪為無人知曉、無人記得、無人繼承的失傳狀態。


「雖然還沒有正式開啟,但想試著開始做些什麼。」



現階段從自身和空間向外展開的舊城行動,沒有任何框架。無論是像今年和臺中在地團隊-小青馨的「走走時空女行:女路導覽員培訓」計畫合作進行的女路導覽員領巾訂製,或是未來可以放大「講話 Telling」品牌的 #傾聽 #對話 #展現 核心關鍵字,透過對話、聆聽、紀錄,讓現代復古訂製服飾和舊城服裝產業的昔日榮光與發展產生交集,並用影像和聲音記錄下來。或許還有機會延伸展開工作坊或導覽體驗路線等,都希望能有機會藉此吸引更多人關注,並走進舊城了解這些潛藏巷弄裡的故事。




至此,這些散布在城區各處的布莊、裁縫鋪將有機會隨著縫紉機的喀噠聲與新到來的人們談話聲,交織出專屬舊城的獨特旋律 —— 不僅僅是關於製衣的技藝,更是關於不同人穿上不同衣著展現的舊城生活儀式感與樣貌,有了聲聲不息的連結迴響新可能。



在「講話 Telling」裡,一針一線不只是為了製衣,更是Sara與這座城市之間,與人與人之間一場溫柔而持續的縫補練習。她用設計縫合母女的情感,用傾聽串起陌生人的故事,也用日常陪伴與地方技藝,縫起一張屬於舊城的情感地圖。



這間座落平等街的服裝小店,像是舊城的心跳所在—緩慢、細膩,但始終不曾停歇。在每天的開門、繪製、縫製、對話、傾聽之中,一點一點,補好那些時間與人心留下的細縫。「城市縫補師」不只是形容詞,更是一種姿態、一種行動選擇,在城市角落不斷傾身、拾起、縫合,讓舊街區的斷線,有機會重新連起人與空間的可能,為這座城市一起寫下新的篇章。





講話 Telling - Sara

專業技能

隱藏技能

  • 女裝設計打版

  • 量身訂製客製商品

  • 織品配件設計

  • 還算對得起大學四年的平面與包裝設計+設計溝通

  • 不自覺讓對方越說越多的樹洞體質

  • 台語小天才阿公阿嬤的翻譯機

Jōzō PASS - 臺中Jōzō粉絲專屬優惠 (需出示本頁面)

消費滿千現折$100元(限現金支付,每人每筆限折乙次)


編輯介紹


謝艾婷 / Ivy

在商業接案、地方工作與儀式感生活間自在遊走的女子。擅長發現人與空間的潛能,透過策劃、對話與行動,將看似零散的資源釀造成各種可能。以溫柔踏實的步伐,發展自己的節奏與連結路徑,試圖走出一條不一樣的地方路。 IG  @ivee_hsieh


Comments


​指導單位 | 文化部 青年村落文化行動計畫

執行單位 | 臺中Jōzō 計畫執行團隊 

執行單位 | 民生路老宅56-3、 共時創意整合行銷有限公司

協力單位 | 緁出點子企劃室

  • Facebook
  • Instagram
  • Line

403 臺中市西區民生路56巷3號

© 2025 by 臺中Jōzō 執行團隊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