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創業者小聚紀實】讓好事發生的創業行動 & 舊城生活參一咖

已更新:7月31日

ree


回到創業起點:從「好伴」變成「社計」


7 月份的《Ta-Ke Talk!創業者小聚》,拜訪了位於台中舊城民族路的【好伴社計】。這場聚會不只是一次空間參訪,更是一場關於「社會設計」與「地方實踐」如何交織共生的深度對話。


由共同創辦人 家緯 帶領,我們從「好伴」的起源談起——從一間書屋咖啡館出發,逐步演變成如今具備社會實驗與中介功能的【好伴社計】。他也分享了這些年來組織在角色、結構與方向上的多次調整與摸索。

ree

一路走來,好伴已不只是提供場地或主辦活動的空間經營者,而逐步轉變為一座「橋梁」,連結組織與個人、行動者與參與者,成為在地社會設計的重要實踐者。


ree


「設計」不是解決問題,而是打開參與的空間


在當天的分享中,家緯提出了對「社會設計」的三種理解:

「社會的設計」「為社會而設計」「讓社會來設計」

其中最打動在場夥伴的一句話,是第三種「讓社會來設計」——也就是將設計的權力交還給社會,讓人們能夠真正參與、對話、共創。

ree

這樣的精神,已在好伴歷來的實驗計畫中展現,例如他們曾執行的「社宅門面計畫」,並不是要居民「配合」社區設計,而是邀請他們自由發揮、裝飾自家大門。這個過程,讓原本冷漠的走廊產生了風格與互動,也讓鄰里之間開始有了對話與認同感。


這種設計邏輯不是解決一個具體問題,而是創造出一個「參與空間」,讓每個人有機會對公共議題有所感、有所為。好伴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也從發起者轉為陪伴者與策劃者,協助不同利害關係人釐清需求、展開對話、建立信任,進而建立串聯的可能。


組織重整不是後退,而是重返核心

ree

家緯也坦誠分享,好伴社計在這幾年歷經了組織結構、人員組成、角色任務等多次轉變與重整。這樣的變化過程,並不輕鬆,但卻讓他們更清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我們不一定要什麼都自己做,但我們可以成為把人事物好好拉在一起的角色。」

因此,好伴將自身的定位聚焦為三個關鍵角色:「串聯者」、「陪伴者」、「實驗者」,並透過長短期不等的行動計畫持續嘗試新的合作模式與議題實踐方式。


他們相信,社會設計的影響力,不必透過大規模制度變革才能產生,而是在日常的參與、對話與共創中慢慢累積——從靈感的萌芽,到實際行動,陪伴更多人進入這個公共場域,真正成為改變的一份子。


揪作許願池:當我們一起想像地方慶典

ree

活動後半場,我們迎來每次《創業者小聚》的經典環節——揪作許願池


這次,我們以 9/20 預計登場的《舊城生活節 Lite 版》為出發點,邀請大家分組討論並發想:「一場屬於台中舊城的地方慶典,會是什麼模樣?」



討論過程中迸發出許多令人興奮的在地創意:

✅ 復刻兒時回憶的布袋戲表演與流水席辦桌

✅ 電子花車遊行+DJ 舞台秀,翻轉舊城的想像

✅ 廢墟夜遊 × KTV 探險,開啟都市夜生活的另類體驗



這些點子不僅充滿創意,也反映了大家對舊城的情感記憶與未竟期待。更重要的是——即使彼此素未謀面,我們都能在這片土地中找到共鳴,並一起描繪未來可能的樣貌。


不是完成,而是開始——地方行動的下一步,是你

ree
ree

這場與【好伴社計】的深度對話,讓我們再次相信:地方創生,不必等條件完備,只要願意開始,就有可能。


好伴社計、民生路老宅56-3、臺中Jōzō,以及每一位願意踏入這個現場的夥伴們,正在用自己的方式,默默讓城市的角落悄悄變得不一樣。


你呢?此刻的你,心中是否也藏著一個構想、一個還沒說出口的行動提案?或是,那句還沒對這座城市說出來的話?


ree

📬 歡迎隨時私訊【好伴社計】、【臺中Jōzō】或【民生路老宅56-3】,下一場共創的場景,說不定就是你打開的門






留言


​指導單位 | 文化部 青年村落文化行動計畫

執行單位 | 臺中Jōzō 計畫執行團隊 

執行單位 | 民生路老宅56-3、 共時創意整合行銷有限公司

協力單位 | 緁出點子企劃室

  • Facebook
  • Instagram
  • Line

403 臺中市西區民生路56巷3號

© 2025 by 臺中Jōzō 執行團隊

bottom of page